• 明朝蔡羽著名人物介绍

    明朝蔡羽个人成就

    本名:蔡羽,字号:字九逵,号林屋山人、左虚子、消夏居士,所处时代:明代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蔡羽(?~1541),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吴门十才子”之一。字九逵,因居江苏吴县洞庭西山,自号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消夏居士。乡试十四次皆落第,由国子生授南京翰林孔目,好古文,师法先秦、两汉,自视甚高,所作洞庭诸记,欲与柳宗元争胜。善书法,长于楷、行,以秃笔取劲,姿尽骨全。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明朝蔡羽个人成就,了解明朝蔡羽个人成就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明朝历史人物,以及明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明朝蔡羽著名人物专题,明朝蔡羽个人成就,明朝蔡羽历史事件

  • 明朝蔡羽个人成就

    蔡羽书法

    蔡羽主要活动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与著名的“吴门才子”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先后

    合并图册享誉世间。其书法尤以正、行书见长,他写字“以秃笔取劲,姿尽骨全”。李日华说他“行狎书遒,美有逸韵”,以晋唐为楷模,王宠曾到西山从他学书3年,深受教诲。蔡羽著有论书之作《书说》。

    蔡羽传世真迹甚少,所以更显珍贵。目前所知,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行书《临解缙诗》、正德六年(1511年)楷书《保竹说卷》、《游金陵诗扇页》,南京博物院藏嘉靖十四年(1535)书《论书法语卷》(又名《书说》),还有上海博物院藏行书扇面等。其中《书说》,既是一件珍贵的法书真迹,同时又是一篇论述古代书法的论文,主要论述“用笔”之道。

    他提出的“断”与“连”、“虚”与“实”、“疾”与“徐”、“奇”与“正”、“疏”与“密”、“华”与“秃”,在用笔时经常遇到的各种对立因素的处理原则,富有哲学的思辩。因此,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称《书说》“隐括历代论书,参互执中, 申以己见,议正而道赅,句古而字奇。与欧阳 ‘八法’、过庭《书谱》并为不朽。”

    蔡羽文学

    蔡羽文章学先秦两汉,诗似“诗鬼”李贺,他自己曾说:“吾诗求出魏晋上,今乃为李贺耶!”蔡羽诗文极多,著有《林屋》、《南馆》、《太薮外史》等。

  • 推荐阅读

    【备注:明朝蔡羽个人成就,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称圣称贤的,是正派人物,社会总是以他们的思想为圭臬,正因此,像以上两例所示,上他们

    申公豹电视剧中形象(李国麟版)当的人便不可胜数。至于邪派人物,言思乖悖,为人做事似乎专和正派人物反其道而行之(申公豹助纣敌周,显系邪派人物,小说让他眼睛长到脑袋后头,或即此意),都说这种人学不得,一学就坏。可是我想,他们究竟不像某些正派人物那样常说空话甚至假话,叫人上当;他们虽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榜样,但在帮助人们认识现实上其实要有益处得多,因为他们确实多留了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心眼儿。例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金庸先生笔下有许多义薄云天、足可仰视的英雄,可我觉得他们加起来所给人的教益也抵不上一个反英雄的韦小宝。

    歇后语:申公豹的嘴——搬弄是非。

    神位

    据封神演义第99回中描述: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申公豹身归阐教,反助逆以拒直,既已被擒,又发誓以粉过。身虽塞乎北海,情难释其往愆。姑念清修之苦,少加一命之荣。特敕封尔执掌东海,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为分水将军之职。尔其永钦成命,毋替厥职!”申公豹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

    申公豹电视剧形象(张明明版)

    详细点击:【商朝:申公豹(姜子牙同门师弟,《封神演义》人物)】

  • 文学形象

    宗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出场于第105回,形象与历史上大致相同,为蜀汉官员。诸葛亮逝世后,东吴令全琮引兵数万屯于巴丘界口,后主接报后大惊。蒋琬建议引兵屯于永安以防不测,并使一人去东吴报丧以探动静,宗预自告奋勇出使东吴,并且不辱使命成功获知孙权用意,得到后主重赏。

    详细点击:【三国: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 许卓,清光绪三十一年(1908年)出生于广州市高梯街许地的一个名门望族。自幼丧父,初中毕业后由族兄许崇智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就读炮兵专业,许卓思想进步,立志从戎报国,赶走强盗,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回国后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他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去法国勤工俭学,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等人。

    1926年夏回国,由周恩来介绍到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当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湖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市战役结束后,许卓受中共中央委派,回广州从事工人运动,担任工人赤卫队队长。

    1927年12月11日参加广州暴动。带领一支80人的工人赤卫队负责夺取观音山(越秀山)的军械库。他们打进军械库附近一个兵营缴获一批枪弹后,在冲向军械库时,遇到密集火力的拦击和国民党增援部队的侧击,撤出时只剩下10余人。许卓与这10多名战友乘商船到香港,在船上与同伴共勉:“风雨同舟闹革命,壮志未酬不回头。”许母得知他流落香港,派人捎信带钱给他,要他回家。他修书两行:“母亲大人:孩儿决心献身报国,家务诸事拜托义姐料理。”

    1928年6月,许卓潜回广州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广西俞作柏、李明瑞的桂军中任教导队政治教官,协助邓小平争取李明瑞起义。与邓小平、张云逸等一起成为中共左右江地委行动委员会委员。

    1929年12月,许卓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武装起义,成立红七军。许卓任该军教导大队长。在保卫百色,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不到一周,百色城内的反动势力勾结韦武股匪,收集2000余人,趁红七军外出作战,袭击百色城,许卓率教导大队300余人,以猛烈炮火打退反动势力的多次进攻,保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1930年,许卓任红七军团政委。同年冬任军政治部主任。

    1931年元旦提任为参谋长。邓小平离开红七军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许卓接任邓小平任红七军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进军江西参加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战役。由于红七军作战英勇,获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特别嘉奖,被授予“转战千里”的锦旗。

    许卓身居要职,又是知识分子,却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经常教育政治工作人员,要多深入基层,多接触群众,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战士疾苦,打仗要冲锋在前,退即在后,“人可以冻死,可以饿死,但革命意志不能丢”。

    1931年10月,因肃反扩大化,许卓被免职审查。许卓忍辱负重,坚信真理,撰写了《为中华苏维埃而战斗》等文章。

    1932年3月被解除审查。

    1932年春,许卓调中央军委总司令部任参谋处长、红军总部作战局局长,协助周恩来、刘伯承指挥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6月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参谋长。

    1934年1月,他以军委直属代表身份出席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4年2月19日,遵照周恩来副主席、刘伯承总参谋长布置,许卓担任中央红军总部检查团团长,率三总部7个干部连同警卫13人,到粤赣军区第三分区驻地——武平帽村,检查第五次反围剿的防卫工作。3月1日晚抵会昌县城,第二天到达筠门岭,在那里了解钟绍葵救乡团骚扰苏区情况。3月4日,翻过冯家庄大山冒雨赶到帽村。晚饭后,许卓向三分区领导传达周副主席、刘总参谋长指示,说明来意。三分区司令刘化生、政委吴福林汇报帽村的地方情况和分区抵御钟绍葵救乡团向汀州、江西进扰情况,分区参谋权哲循介绍分区三个县游击队与保安团双方兵力装备等情况。听汇报后,许卓将检查团分派到东留、中堡等地,他自己带领6个人去孔厦实地调查,约定3天内回来碰头。3月13日午后,许卓等完成孔厦调查,从毛屋森林里返回途中,在永平枫树岭遭钟绍葵的便衣队和当地民团大刀会伏击。由于敌众我寡,敌人又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许卓等6人全部牺牲。第二天清晨,三分区刘司令和萧锋等赶到现场,只见许卓等6人被剥光衣服,身上刀痕累累,许卓牺牲时年仅27岁。周恩来副主席闻讯后来电表示哀悼,并指示因路途遥远不便运回瑞金烈士墓,可在当地安葬。3月15日三分区在帽村方家祠前召开1000余人参加的追悼会。

    详细点击:【民国:许卓(中央红军总部检查团团长)】

  • 宁康元年(373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当时,京中流言四起,都说他此次入京是要诛除王谢、颠覆晋朝。朝廷命谢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今南京西)迎接,拜于道侧,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但桓温却只以“卢悚入宫”一案,将尚书陆始收付廷尉。不久,桓温患病,返回姑孰,前后在京不过十四天。

    桓温回到姑孰后,病渐沉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以袁宏所撰锡文不好为由命其修改,借此拖延。同年七月,桓温姑孰病逝,终年六十二,至此锡文仍未完成。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又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等物。

    桓温死后,将兵权交付弟弟桓冲,南郡公爵位则由幼子桓玄袭封。世子桓熙不服,遂与叔父桓秘、弟弟桓济谋杀桓冲,结果被桓冲发觉,都被流放长沙。元兴二年(403年)十一月,桓玄代晋称帝,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墓为永崇陵。

    详细点击:【晋朝:桓温(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

  • 公元497年的秋天,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和南阳,前锋直逼雍州,即当前的湖北襄樊市。齐明帝萧鸾赶忙派萧衍、左军司马张稷、度支尚书崔慧景领兵增援雍州。第二年的三月,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北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萧衍知道

    城中粮草和枪械缺乏,就对崔慧景说:“我们远道征战,本来就很疲惫,需要休整,现在又遇到强敌围困。如果军中知道粮草缺乏的实情,肯定会发生兵变。为防万一,我们还是趁敌人立足未稳,鼓舞士气杀出重围为上策。”

    崔慧景虽然心中忧虑胆怯,但表面上却假装镇静:“北方军队都喜欢游动作战,他们不会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会退兵的。”没想到魏军越来越多,没有退却的迹象。原来还表现得很镇静的崔慧景这时露出了胆怯的原形,没有和萧衍商议,就私自带着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见统帅溜了,也纷纷逃散。萧衍无法控制局面,只好边战边退。过一道沟时,军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军在后边射箭攻击,齐兵死伤惨重。

    最后,萧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稳脚跟。这次战败后,齐明帝没有责怪萧衍,而是让他主持雍州的防务,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齐政权的资本。

    详细点击:【南北朝:萧衍(梁朝开国之君,文物双全帝王)】

  •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44军军长。

    1952年10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4年2月至1955年3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

    1955年3月,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参谋长(接张爱萍上将)。

    195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作战。参与组织军区部队转入紧急战备,严阵以待,准备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阴谋。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

    1971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71年5月起),主持总参日常工作。参与指挥了西沙反击作战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曾担任国务院、中央军委陆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任、定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防尖端武器定型小组组长。

    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接王必成中将)、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4月起)。

    1994年12月24日13时35分,张才千在北京逝世,享年83年。其骨灰安葬于麻城市革命公墓。

    详细点击:【近代:张才千】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