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孝和皇后简介
明朝孝和皇后孝和皇后简介:明光宗皇后、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
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人物:明朝孝和皇后,历史上评为明光宗皇后、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孝和皇后,明朝历史孝和皇后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
本名:王氏,别称:孝和皇后,所处时代:明朝
孝和皇后王氏(-1619年),本名失考,明朝皇族女性,出身顺天府(今北京),新城伯王钺之女。 为明光宗朱常洛的才人,生有二子明熹宗朱由校、简怀王朱由(木学)。万历年间,朱常洛尚为皇太子时,王氏为其选侍,是他身边较早的妃妾之一。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王选侍进封“才人”,次年生下光宗长子朱由校。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逝世。其子熹宗即位后,尊上生母王才人谥号,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迁葬光宗庆陵,神主奉祀于奉先殿。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明思宗为生母刘氏以加上孝纯太后的尊谥,于御用监得孝和太后及孝靖太后(明光宗生母)玉册玉宝,始命有司献于庙。
-
明朝孝和皇后资料
- 本名:
- 王氏
- 别称:
- 孝和皇后
- 所处时代:
- 明朝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北京
- 去世时间:
- 1619年
-
明朝孝和皇后专题
-
据《明史》所载,王氏是被光宗的宠妃李选侍(即李康妃,通常称她“西李”)凌辱、殴打致死的。《明史列传二》记载:“熹宗即位,降敕暴选侍凌殴圣母 因致崩逝及妄觊垂帘状“......选侍因殴崩圣母,自忖有罪,每使宫人窃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彤管拾遗》记载”皇考选侍李氏,恃宠屡行,气殴圣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终天之恨。朕虽幼,未尝忘也。“
王氏的才人封号是由明神宗(万历皇帝)亲赐的,在当时太子宫中,王氏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郭氏。郭氏病死后,按“母以子贵”的惯例,王才人成为太子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女人。但是西李非常得宠,恃宠而骄,根本不把王才人放在眼里,经常侮慢凌虐王才人,二人素来不和。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不知何故(推测二人很可能是发生了口角),西李仗势殴打凌辱王才人。那时候王才人已经失宠,受太子的冷落,见不到太子,无法伸冤,不久便悲愤而死。她临死之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
-
孝和皇后《明史》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孝和王太后,熹宗生母也,顺天人。侍光宗东宫,为选侍。万历三十二年进才人。四十七年三月薨。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迁葬庆陵,祀奉先殿。崇祯十一年三月以加上孝纯太后尊谥,于御用监得后及孝靖太后玉册玉宝,始命有司献于庙。忠贤党王体乾坐怠玩,论死。盖距上谥时十有八年矣。
熹宗即位,降敕暴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及妄觊垂帘状。而御史贾继春进安选侍揭,与周朝瑞争驳不已。帝复降敕曰:“九月一日,皇考宾天,大臣入宫哭临毕,因请朝见。选侍阻朕暖阁,司礼监官固请,乃得出。既许复悔,又使李进忠等再三趣回。及朕至乾清丹陛,进忠等犹牵朕衣不释。甫至前宫门,又数数遣人令朕还,毋御文华殿也。此诸臣所目睹。察选侍行事,明欲要挟朕躬,垂帘听政。朕蒙皇考令选侍抚视,饮膳衣服皆皇祖、皇考赐也。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皇考自知其误,时加劝慰。若避宫不早,则爪牙成列,朕且不知若何矣。选侍因殴崩圣母,自忖有罪,每使宫人窃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朕之苦衷,外廷岂能尽悉。乃诸臣不念圣母,惟党选侍,妄生谤议,轻重失伦,理法焉在!朕今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乐安公主朱徽媞),以敬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已,复屡旨诘责继春,继春遂削籍去。
孝和皇后《酌中志》
孝和皇后 ,即才人王娘娘 ,临崩时,托写遗言云:与西李娘娘有仇者,良相执笔也。
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人定后,先帝诞生,是时宫门扃矣。光庙差年老宫人柴德女赴仁德门外报喜,光庙于星月之下独步殿陛,旁徨不安。先监矩立奏神庙,即转奏慈圣皇太后,阖宫欢忭,柴德女还报,光庙乃喜。此时,先帝生母孝和皇后未有名封,该正者问曰:发外旨意作何称谓?先监曰:前曾有旨,多选淑媛,不好称别样名色。今可称曰钦命选侍某氏出不亦宜乎?故曰钦命选侍王氏出者,即孝和皇后也。礼部先拟封夫人,神庙不允。特稽考,更之曰:才人,实神庙之圣学博洽也。明年春,加上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光庙生母,恭妃王娘娘进封为皇贵妃,即孝靖皇后也。光庙诞先帝至今上共五位,公主八位,今存三位。懿妃传娘娘生皇五妹,封宁德公主,驸马刘有福所尚者也;皇六妹封遂平公主,驸马齐赞元所尚者也;康妃李娘娘生皇八妹,封乐安公主,驸马巩永固所尚者也。
先是天启七年修建元宫时,计妥安梓宫宝座,合容安光庙老爷、孝元郭老娘娘、孝和王老娘娘三位梓宫也。
-
中国历史上必读的君主(皇帝)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
炎帝(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
黄帝(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大禹(夏朝开国君主)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大将)
晋文公(开创晋国百年霸业)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春秋霸主)
秦孝公(求贤纳才一代明主)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秦庄襄王(秦始皇嬴政之父)
秦始皇(中国首位皇帝)
嬴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
刘彻(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刘邦(汉高祖)
刘禅(扶不起的刘阿斗)
孙皓(昏庸暴虐的三国时期吴国末帝)
孙策(东吴小霸王)
晋元帝(东晋的开国皇帝)
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刘备(从卖草鞋到变成昭烈皇帝)
曹丕(魏朝开国皇帝)
刘裕(刘宋开国之君,南朝第一帝)
萧衍(梁朝开国之君,文物双全帝王)
高洋(北齐开国皇帝)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萧道成(南齐开国君主)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萧绎(才华横溢的南朝梁皇帝)
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刘渊(汉赵开国皇帝)
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一生的窝囊皇帝)
李旦(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
高欢(东魏权臣、北齐奠基人)
-
中国历史上必读的伟人(名人)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
炎帝(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
夸父(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黄帝(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
后羿(嫦娥之夫、神话传说人物)
盘古(中国上古神话人物)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精卫(炎帝最小的女儿)
舜帝(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
大禹(夏朝开国君主)
姜子牙(商末周初军事家,齐国开国君主)
比干(辅佐商朝两代帝王的贤臣)
申公豹(姜子牙同门师弟,《封神演义》人物)
商汤(商朝开国君主)
商纣王(中国商朝末代君主)
苏妲己(商纣王妃子,加速商朝灭亡的妖后)
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
伯邑考(周文王姬昌嫡长子、武王姬发同年兄)
姬胡(中国西周第十代天子)
姬昌(中国周王朝奠基者)
周公(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周平王
华胥
伏羲氏
孔子(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为“亚圣”)
商鞅(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
荆轲(古代史上著名刺客)
扁鹊(春秋战国时名医)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吕不韦(乱世英雄)
勾践(卧薪尝胆的一代君王)
鬼谷子(谋圣、纵横家之鼻祖)
吴起(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苏秦(前无古人的六国宰相)